第(1/3)页 “八嘎!中国人有机关炮!还击!”坦克车里位于车长位置的战车中队中队长司本浩男大尉一边声嘶力竭的大吼,一边用力拍打着前方驾驶员的后背。 这是因为日本坦克车里并没有配备车内通话器,但车内噪音太大,车长的命令无法传到驾驶员耳朵里,专门为此开发的传达命令信号灯在战斗时驾驶员也根本没时间去看。所以才又开发出了肢体语言,像司本浩男这样用力拍打后背,就是前进的意思。 当然,不是朝阵地方向前进,抵近到400米的位置,坦克的车头就没有正对山顶阵地方向,而是以最厚的装甲棱角位置正面面对阵地,这样既可以抵挡中国人的火力,还方便位于炮塔的57MM坦克炮的发射。 不过,既然机关炮能打穿89坦克车侧面20毫米厚的装甲,正面最大厚度25毫米的钢板和装甲棱角也让人觉得不保险,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坦克车动起来,让敌人不容易打到。 司本浩男在短暂的几秒钟内所做的选择无疑是极为正确的。 无线电台忠实的将司本浩男的命令传到了其余几辆坦克乘员耳朵里。与此同时,他所乘的那台89式中型坦克最大功率为170马力的发动机疯狂的怒吼着,喷出一阵阵黑烟带动着履带沿着山坡斜向加速,一直斜指向三点钟方向阵地的57MM炮悍然开炮。 坦克和工事的最大区别在于,坦克是活动的而不是死物,而且89坦克的57MM短管火炮的威力也远比20毫米机关炮要大,如果对射起来坦克自然是要更占便宜。 所以虽然猝不及防之下战车大队第1中队损失了一辆坦克,但依然不足以将这位中队长吓退。当然了,他也不敢退,没有后撤军令,他若是退了,其结果还不如死在坦克里。 可是,英勇的战车大队大尉并不知道,89坦克配备的57MM短身管手动火炮别看口径大,但实际上却是日本军工的又一败笔。 当然了,不能怪日本军工专家们太渣渣,这也和他们一直盯着的中国这个对手有关系。 实在是,中国这个对手,太弱了,弱到基本上就没有坦克。目标中的敌人都没坦克,那坦克炮拿来做啥子?本着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的想法,日本军工设计师们给看似强大的57MM坦克炮设计出了近距离摧毁机枪火力点、土木工事,压制步兵火力等功能,绝对的步兵好帮手。 战斗理念还存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从未将坦克车当成一个主力兵种来看待,坦克车不过是辅助步兵军事行动的一种武器罢了。 在战争前期,这种战斗理念无疑是成功的。他们面对的,是最多只拥有迫击炮、山炮、战防炮的中国军队。别说89式中型坦克,就是94式95式主要用于侦查型的迷你小坦克在中国,几乎都是横行无忌。 除了在东南战场淞沪会战中,偶露峥嵘的37毫米第三帝国制战防炮给日军的坦克找了点儿麻烦,在华北战场,除了毒气,坦克车几乎就是压垮中国人顽强抵抗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无败绩。 这也导致了1937年日军研制定型马上就要投入大量装备部队的97式中型坦克依旧采用这个理念,57MM短身管火炮依旧是他们不二的选择。步兵好帮手,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在中国的战场上已经证明,中国人习惯于堆起的沙袋等土木工事基本都不是57MM炮的一合之敌,如果一炮不行,那就来两炮。 包括愤怒的司本浩男在内,日军坦克手们都拥有一个强大的信念,在帝国战车的怒吼下,中国人这些抵抗最终都只是徒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