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你明白了吗-《抗战之战地记者》
第(1/3)页
在这个没有统一高考的年代,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时间都是不同的,例如民国三十年的中央大学,考试时间是在七月的六到八号,而南开大学的时间则是在七月的中下旬。
所以,在民国时期的考生们,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只能同时报考很多所大学,然后,按照各个学校的考试时间一个接一个地参加考试。
但是这样以来操作,虽然增加了录取的成功率,但是也增加了费用,除了要交好几个学校的报名费之外,还要在交通工具和旅社上花很多钱。
而且很多考生报名学校的时候,那些学校很可能并不在一个城市,有很多考生刚在上海考完,又马不停蹄地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入学考试,到了晚上肯定还要花钱借宿,开销颇多。
这就是在这个年代想要上学读书所需要的隐形费用,这些花费单拎一项出来,似乎并不是太高的费用,但是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就很高了。
最关键的是,这其中的大头费用还没有算在里面,那就是学费。
在北洋政府时期,如果你被北京大学录取,那么,一年学费就要缴六十块大洋。
如果你被清华大学录取,那么,一年就要缴四十块大洋。
再看当时的私立学校,包括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些学校,因为,没有政府的补贴,所以,学费比公立学校要高得多
大约在民国初年左右,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每年的学费都是一百块大洋,而同济大学的学费竟是他们的两倍。
而在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的收入,其实,真的非常有限,平日里攒不下几个钱,剩下的钱还要处理人情世故,包括:看病、走亲戚、买旧衣服、随份子等等。
要是再赶上了什么自然灾害、收成差等问题,温饱不仅得不到保障,还要欠上一屁股债。所以,以这样的生活水平,供孩子念高中都成问题,更别说是上大学了。
有些穷困人家的孩子在艰难的条件下,进入了大学的学堂,可是,最终还是会因为交不起来年的学费而被迫退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