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莺,小盛,刘得福-《太子宠婢日常》


    第(2/3)页

    清莺想起从前,也知道自己和小盛这是撞上大运了,才有了如此好的结果。她真挚的道:“小盛,咱们以后两个人要好好的过日子。”

    小盛点头,“嗯,好好过日子。”

    他们都经历过陛下和皇后娘娘的相识相离相重逢,见证过他们轰轰烈烈的感情。而跟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不同,他和清莺的情一直都在心底,从未轰轰烈烈,从未确认,却又在此时,有了好的归宿。

    这日子,要是到这里还过不好,便对不起之前一年又一年的苦。

    两人都是长大后第一次出宫,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岐州的路上多是山水,清莺刚开始还战战兢兢,小盛也警醒的很,遇见人多的地方就带着清莺小心翼翼的走,不敢有任何的疏忽。

    他们太珍惜当下的日子了。什么闪失都不想有。

    带的银子是足够的,却也不敢说万无一。于是清莺未雨绸缪的想着省银子。小盛见了,想要阻止,却又不知道怎么阻止。

    他想说自己会赚银子的,可是他怎么赚呢?他什么都没有。

    又自卑了。小盛一边自卑一边笑着道:“咱们一路上也花费不了多少银子,到了岐州再省吧,到时候我出去做生意。”

    “要是到了村里有族学,那就给他们做个先生。能认字,应当不错了吧?”

    岐州翁家和沈家的地界,出了什么事情,他们也能求助。但是没出什么事情,便也不用有交集。一辈子这般活着,倒是也不错。

    在一个夏日,两个人快要到岐山的时候,却在一个小山村的道路上面捡到了一个孩子。是个姑娘,可怜兮兮的站在路边,应该是被人遗弃了。

    清莺本来是不想管闲事的,但是当目光对上小姑娘眼睛的那一刻,她看向了小盛。小盛没有犹豫,停下了马车,然后问小姑娘:“你是迷路了吗?”

    小姑娘摇摇头,没有说其他的话,只是看看小盛和清莺,然后忐忑的说出了一句:“老爷夫人,你们要奴婢吗?我什么都可以做,我会烧饭砍柴,还会带孩子,只要你们给口吃的就行。”

    清莺愣了愣,觉得这没有灾荒的年,孩子理应不会被赶出来。被赶出来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在家里是遭嫌弃的,没想着卖她,只是想要饿一饿她,欺负人。

    她不需要有人伺候她,但是这个孩子就这般不管,好像也不行。最主要的是,看见她,清莺就想起了小时候。

    她小声的跟小盛道:“咱们……咱们家正好缺个孩子,不如买了她吧?”

    小盛哪里会不同意。连忙点头,那小姑娘四五岁的模样,说的也是当地的话,衣裳破破烂烂的,连双鞋子也没有,既然清莺跟她有缘喜欢上她,那就带回去。

    不过是多一双碗筷罢了。但是这事情却要办清楚。

    比如说现在,他们就要找到这个小姑娘的父母,找当地的人作证,然后再把人给带走,这样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小姑娘叫做小水。很平常的名字,姓平。

    这个村子叫平家村。她听说小盛和清莺要买她,还挺高兴,她带着两个人往家村正那里去,一路上也说自己的情况。

    她是父母都死了,如今寄养在大伯家里面。村子里面,大家的光景都不好。就那么一点粮食,大伯家里面孩子也多,自然不够吃。

    大伯和大伯母就使唤她做事情,小水觉得这倒是也没什么,她结结巴巴的解释,“我吃了他们的饭,肯定要做事情的。但是,大伯母说,从今以后就不给我饭吃了,她们家也没了米,让我出来把自己卖掉。”

    清莺叹气,出来之后,就发现其实外面的穷苦人家跟宫里面太监宫女,根本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苦命人。

    到了村正家里面,两人说明了来意,小水站在一侧,一张脸紧张兮兮,村正就叹气,“四丫头家里的情况我也知道,之前老二两口子死的时候,我们把四丫头给了老大家的养,那时候是把老二家的房子也给了老大,他如今这样就是不义,这孩子呀,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卖给你们为奴为婢,实在是舍不得,说句老实话,既然老大家都不养,村里就选别的人养,但不会让咱们家的孩子,去做个伺候人的。”

    小盛听了之后,就看向清莺,清莺想了想,犹豫的点了点头,小盛就说:“那我们就不买了,可不可以直接把她给我们做女儿。”

    这话一说,村正首先怀疑的就是两个人的来路。小盛就说。“我和我媳妇两个人多年没有孩子,如今也没想过自己生,今日就碰上了小水。想来是有缘,反正去别的地方选一个孩子,还不如选小水。”

    村正还是不乐意。清莺就说,“我们本来也没有住所,走到这里算这里,走到那里算那里,之前是准备去岐山脚底下定居的,离这里也不远,不过我刚刚一路走来,发现村子里面山清水秀,若是你们愿意,村里面还有地,我们就买了,在这里定下来。”

    “正好小水也是村子里面的,你们不用怕我们虐待她。只是,以后怕有牵扯,我们还得去官府立个字据,免得以后纠缠不清。”

    村正见两人诚心诚意,细细想来又觉得没有什么弊处。再加上看两人穿的富贵,看起来像是读书写字的人家,他连忙应下,“那我就带你们去官府把事情办了。”

    等到小水的大伯和伯母来的时候,村正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敲定了。小盛就拿出一钱银子给村正,“今日这事情,多亏了您老人家。银子不多,却也是我们感激的心意,您就收下,以后我们在村子里面还要住,什么都得麻烦你,到时候请千万不要嫌弃。”

    村正就觉得小盛会做人。他刚刚也得知了小盛姓刘,家里还有一个老爹,不过常年在外面也没有跟他在一起。

    若是将来老爹来,这家里面就多添一个人。除此之外,应该这是这对夫妻和小水三个人了。

    村正很高兴,叫了村子里面的男人帮着小盛和清莺盖房子。

    清莺长得确实好,不少人都往她身上瞧,她有些不自在,但知道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坏心眼,可能真的是没有见过她这样的。

    她就忽略掉身上的不自在,见一个小丫头使劲往她身上看,她笑了笑,问道:“怎么了?”

    小丫头突然说,“你身上好香呀。”

    清莺这才发现自己身上还习惯性的带着香包。她把香包扯下来给孩子们看,然后站起来看小水在哪里。

    小水正忙活着给大人们送吃的。她觉得这是在盖自己家——好几天了,她都没有回过神来,有时候想起自己有了爹娘和家这件事情,还有些恍惚,但是每当醒来的时候,发现隔壁的灯亮着,她确确实实是有家的人之后,舍不得睡去,总是迷迷糊糊之间才睡着。

    她兴头很高,叫着叔叔伯伯们,给他们送水送吃的,一点也不觉得疲惫。

    有婶婶就说,“如今四丫撞了大运,找到了好人家,瞧瞧,身上这衣裳是新的吧?”

    “这布可是好布,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那天看见清莺妹子带着四丫头去镇上买的成衣,又买了好些个布,说是以后慢慢的给她做衣裳。”

    这可把大家羡慕的不行,但是也夸两口子做的好。她们这几天来帮忙,人家好吃好喝的招待,顿顿是有肉的,带着孩子来也不嫌弃,能吃多少吃多少,一点也不觉得她们带太多的人来了。

    倒是吃了两天,她们自己不好意思,摇着头道:“可别再买肉了,这几日把咱们一年的肉都吃光了,你们是好心,我们却还是要脸的。”

    清莺就觉得这里的村民很纯善。人多了就是好,房子很快盖了起来,五六个屋子,一个给小水,一个她跟小盛住,还有一个给刘得福,剩下的两三个做厢房,有客或者是其他的时候住。

    她和小盛又带着小水去了一趟镇上,买了很多吃的用的回来,凡是能买的都买了,一点也没有路上她说的省银子。

    根本省不下来。

    她晚上回来算账的时候就说:“咱们以后呀,还得要少买点东西了。”

    小盛好笑的摇摇头,“你放心,银子肯定是够的。等明儿个,我就去买地,到时候雇人种地,咱们就不缺粮食吃了。还能卖掉一些,这也是银子。”

    “我再去做点小生意,不就行了吗?反正咱们就一个孩子,将来给她准备点嫁妆,也就好了。”

    清莺想来想去,也觉得好像是这样。实在是走的时候刘太监也给了一笔大的,放在外面已经够用了。

    她就真的没有再担心起来。而是又开始操心起小水读书的事情。她道:“读书才能明理,咱们家里不缺你干活,你只管读书就好。”

    小水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读书。她又开始恍惚了。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而清莺和小盛也喜欢上了这样的日子。早上日头出来的时候,两人起来干活。小盛出门去买地,又把家门口的地收拾了出来,然后种上了菜,清莺就负责做饭。

    其实说起来,做饭大部分时间还是小盛在做。小盛从杨太监的手里面可是学了一手的。

    小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她问:“阿爹,我可以学吗?”

    肯定是可以的。小盛教她做饭,却并不让她下厨。

    “学一学是好事,但是你还小,只管读书就好,不用做饭。做饭是阿爹的事情,你阿娘就喜欢吃阿爹做的饭。”

    小水欢喜的笑了起来。村子里面的人都说,她这是遇见了菩萨,她也觉得是。

    有一天,她问阿娘,“你当时为什么决定要带我走呢?”

    清莺就想了想,道:“没有什么缘由。就是觉得你合眼缘。”

    她摸摸小丫头的脸,“其实,你对我和你阿爹而言,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因为有了你,我们两个也更加没有遗憾。”

    小盛但心结就是不能让她有孩子,如今他们有了,他的心结自然就没了。

    如今的日子,她和小盛都很满意。

    又过了两年,两人在这个小村庄里面彻底的住了下来。小盛也没有再出去跑生意,而是开了村学,教起了书。

    他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厉害的先生,只教人读书识字。

    家里面穷,也不要他们的束脩,人来了就读,人不来也不要紧,孩子们各有自己的命运。

    他不能强求别人一定要来读书。但是渐渐的,这座村学把邻近几个村的孩子都吸引过来读书了,他不得不又扩了一个屋子。

    就是县太爷也听说了他的事迹,亲自跟他吃了一顿饭。

    小盛那天还挺高兴的,他对清莺说,“没想到,被人尊着的滋味是这样的好。”

    他很从来没有喝醉酒过,清莺还是第一次见他这种模样。她闷笑出声,一边让小水去打点热水,拧下毛巾,她接过来给他擦脸,然后就见他抱着她的手不放,呜呜呜的哭起来。

    哭一声就喊一句清莺。清莺哎了好几声,最后也不应他了,只坐在他的旁边笑,笑着笑着,突然也跟着哭了起来,他们两个人走到如今,实在是不容易,如今日子过得这般好,他哭,她也想哭。

    小水就坐在一边看阿爹阿娘哭的厉害,倒是不害怕。她知道两个人是高兴,喜极而涕这件事情,她也在遇见阿爹和阿娘时做过。

    于是就静静的看着两个人哭,谁知道哭了一会儿,阿爹又耍起赖来,拖着阿娘抱着她睡,她就出来了。

    她想,他们三个人,应当算是世上最幸福的一家了。

    后来过了几年,她也长大成人,嫁给了阿爹教的学生。

    两个人是青梅竹马长大的,成婚之后,她操持家里,又生了孩子。

    孩子都顽皮,回了家就去阿爹和阿娘那里闹翻天,玩起来没有一个轻重,常常把家里的笔墨纸砚翻的到处都是。

    阿水要骂人,阿娘还劝着。她狠狠地打两个孩子手心,把他们打的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就斜跨着个去读书的小布袋。里面装了外祖父和外祖母给的好吃的,有枣糕,藕饼,还有麦芽糖。

    装了满满一袋子,两兄弟你牵着我,我牵着你离家出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