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新皇女帝-《大殷女帝》


    第(1/3)页

    殷德知道了聂青婉的真正身份后就火速地照站她交待的事情去办了,本来喊这个皇后来是要向她兴师问罪的,如今,也没什么问的了。

    殷德一脸怒气冲冲的来,却又一脸平静的回,大臣们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大臣们在殷德还有殷天野和殷氏皇族离开后,对这个新晋的皇后以及既将要成为的太后的女人产生的莫大的敬畏和佩服。

    想到她身边跟着任吉,众大臣的心又惴惴了,但都不敢多言。

    包括李公谨,在殷德心平气和地领着一干殷氏皇族之人离开后,也不敢多说一句不敬的话。

    而戚虏在看到殷德带着殷氏众人怒气冲冲的来,又心平气和地走了后,心中的某个想法就越发的加大。

    他一回去就给封昌写了信,请求他赶快回国。

    而戚虏不知道,就在他的信写出去的第二天,聂青婉的亲笔信也从皇宫发出,传向了周游列国的封昌。

    而除了给封昌写信外,聂青婉还提笔给聂武敬写了一封信,让他归朝。

    又给夏谦写信,让他归朝。

    聂武敬接到信,自然没什么惊奇,当他知道太后回来的那天起,他就知道,他会有再次登临朝堂的那一天。

    而那一天,也将是殷玄罪有应得之后。

    捏着这封信,他久久的没有动。

    而比起他的平静,夏谦似乎更加平静。

    夏谦并不知道已亡的太后回来了,可在接到这封太后的亲笔书信后,他居然没有震惊和激动。

    他垂着老眼,静静地,一字一字地将这封信看完,然后平静地冲义铭说:“收拾东西,我们回帝都。”

    而接到戚虏信函,得知殷玄驾崩的消息的封昌心里骤然一痛,他为殷玄的离世悲痛,却没打算回朝,他早已脱离了那个朝廷,从他离开那天起,他就没打算再回,可隔天,他收到了一封不可能收到的信函后,当即惊惶着起程,快马加鞭地往帝都怀城赶了去。

    而除了封昌外,聂青婉也给聂西峰和聂不为写了信,也通知了陈温斩。

    所以,当那一天,帝王驾崩,哀事过后,临近十月的深秋,他们在金銮殿上猝然见到了他们不可能见到的一幕。

    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想像过的一幕。

    三公归位,五将归朝。

    如果说大殷历史上曾有什么时刻是让朝臣们难以忘记的,让百姓们难以忘记的,大抵是太后征战的那些年,大抵是太后收复小国回来的那一夜,百姓们举灯夜仰,奉她为神,大抵是风云朝堂上的那些风云将领叱咤归来时的铁蹄铮铮,大抵是大殷最为昌盛时期的万古传奇。

    可那么多的难以忘记,都不敌今天的这一桩。

    逝去的三公,站在金銮殿的正中间。

    逝去的风云五将,站在了金銮殿的正中间。

    太后的死,带走了大殷最德高望重的一批大臣。

    太后的死,带走了风云五将们的荣耀与光辉。

    可如今,皇上的死,却让这些逝去的人一一回归。

    当上朝的百官们看到金銮殿上站着的这些人时,表情是何其的激动,心灵是何其的震惊,眼中是何其的难以置信!

    而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当太后走入金銮殿的那一瞬间,这些人匍匐跪下去的身姿,以及他们张口喊的那一句地动山摇的话——

    “参见太后!”

    参见太后。

    到底参见的是哪一个太后。

    众大臣不知。

    可三公知道,五将知道。

    他们的心中,永远只有一个太后,永远只有一个聂青婉。

    那天的大殷朝臣们沸腾了。

    他们大概隐隐地有了猜测,先有聂北出山,破太后离奇死案,后有任吉凭空降临,伺候在皇后身边,然后是太后年代的三公归位,五将归朝,他们问都不问,就奉面前的这个来自于晋东之地的遗臣之女为太后!

    太后。

    大臣们不知为何,在那一刻居然流出了泪。

    华图看着这一幕,眸子先是震惊,后是骇然,然后脚下一哆嗦,差点跌倒。

    华州扶住他,那手也在隐隐的发抖。

    在这一刻,这对父子似乎猜到了一切,原来,当初北娇不记得一切并不是失忆,而只是因为她并不是北娇。

    谢右寒浓眉深蹙,双手无力地握紧了腰中的佩刀,那一刻他的眼中绽开无限的疼痛,他告诉自己,这个女人不可能不是北娇,可面前的一幕又在活生生地告诉他,他面前的这个女人,不可能是他一直喜欢的那个华北娇。

    华北娇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这些太后年代的风云人物臣服。

    华北娇更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三公跪首。

    那么此人是谁,似乎不言而明了。

    李公谨以及李东楼,甚至是肖左,夏班,皆被眼前的一幕震的无法回神。

    那一天大殷朝臣们心中都猜到了面前这个太后是谁,却都选择了沉默不言。

    而百姓们在知道三公归位,五将归朝,又知道他们是为了守护太后而回的后,也纷纷的激动哗然了。

    可他们跟大臣们一样,泪眼含光,激动到每天都要涌到宫门前去守望,想看他们心目中的太后,可他们不四处张扬。

    如此,整个大殷似乎都默认了这个太后就是他们原来的那个太后,然后民间又开始出现了玉米糕,出现了桔茶,出现了一切之前那个太后喜爱的东西。
    第(1/3)页